刘强,男,汉族,1965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留德留英学者,博士,现任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南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海南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海南省环境学会理事。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在海南长期从事植物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研究和植物学、生态学方面的教学工作。
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012BAC18B04)“国际旅游岛海岸带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及示范”,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前期专项课题(2008CB117008)“海南岛青皮遗传多样性及在热带海岸人工林向本土植被恢复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60095)“入侵植物假臭草的遗传结构与环境适应对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989937)子课题“热带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课题的子课题专题(XDA0505020602)“海南省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研究”第三项任务,英国皇家学会资助项目“Plant species impacts on C and nutrient dynamics in tropical forest restoration”,日本生命志研究馆项目:“海南岛的榕树植物与榕小蜂的分子系统与进化”等20余项,参与项目20余项。在Journal of Tropical Forest Science,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Journal of Rare Earths,生态学报,林业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论文15篇。
出版著作5部:《植物凋落物生态学》、《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文明研究》《Geochemistry Research Advances》、《海南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研究专业报告集》、《海南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研究报告》;参编大型辞书《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聘请的《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生物学词条的唯一专业审核人。
研究成果“海南岛砖红壤中稀土元素的生态农业地球化学研究”(第二完成人)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海南岛滨海钛锆砂矿开采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第一完成人)、“南渡江水质评估”(第二完成人)和“海南砖红壤中稀土元素的化学形态及其对植物有效性研究(第二完成人)”分别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结合生态恢复与发展生态产业改造橡胶农场——海南省三道农场可持续发展研究”(第一完成人)、“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第一完成人)分别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植物凋落物生态学》(第一完成人)获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提升学生生态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第二完成人)获海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习工作简历
1981年9月—1985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生,获生物学理学学士学位。
1985年7月—1988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硕士研究生,获植物生理学硕士学位。
1988年7月—1996年7月,海南师范学院热带生物资源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
1996年7月—1998年9月,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林学系硕士研究生,获林学与管理硕士学位(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德累斯顿中国留学生会副主席。
1998年10月—1999年12月,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副研究员。
2000年1月—2001年3月,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副系主任、副研究员。
2001年3月—2003年7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获植物学博士学位。
2003年8月—2005年11月,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副系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
2005年11月—2006年11月,英国威尔士大学(班戈)环境与自然资源学院访问教授(英国皇家学会资助)。
2006年11月—2009年4月,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教授。海南省热带动植物生态学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9年5月—2016年9月,海南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研究员、三级教授。
2016年9月—今: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三级教授。